第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盛会品牌。铸就企业”报道

上善若水  真善若土  慈善若绿

——《水土生态之歌》词曲作者孙发政访谈录

文/尚永龙

 

    水呀土啊青春的绿草啊,你们是大草原的心;水呀土啊参天的大树啊,你们是大森林的魂;水呀土啊美丽的鲜花啊,你们是大都市的春;水呀土啊壮壮的禾苗啊,你们是新农村的本。
    从高山到平原,从江湖到海洋,清清的流水、肥肥的土壤、浓浓的绿叶,你们是盛开的姊妹花,你们是大自然的精华。
    这是山河的富饶美丽,这是水土生态真谛。我们要呵护你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要歌唱你呀,水土生态和谐秀美!我们要呵护你呀,我们要歌唱你呀,地球上的生命之源。
【核心提示】
     一首好歌可以追逐一个时代的梦想并承载着一种精神的力量。《水土生态之歌》以音乐的形式,真情实感地刻录了原创歌曲的创作及情感过程,用艺术的形式凝聚和彰显了中国水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就和夙愿。
     由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发政博士潜心创作、央视星光大道年季冠军演唱的歌曲《水土生态之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已被广大歌迷竞相传唱,获得了深圳市内外音乐专家的一致好评;《水土生态之歌》大合唱有望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国际歌》,在生态环境领域倍受欢迎。深圳市生态学会网站加编者按将歌曲作重点宣传;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网站将歌曲独唱和合唱及词曲创作心路历程文章作全面展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将这首歌曲作为网站主题歌,打开网站就可听到清新、美妙的旋律;《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社网站将这首歌曲的大合唱视频在网站首页的显要位置重点宣传;这首歌曲还将编入中学版教材,以普及青少年的水土生态知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孙发政在台湾中兴大学作报告时传唱这首歌曲,受到师生的热情赞扬。歌曲诞生一年来,可它的美妙旋律犹如久唱不衰的经典老歌,在人们耳边回响。第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将《水土生态之歌》作为盛会品牌宣传,为此,我们带着了解这首歌的原创过程和词曲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与会者和歌迷所关心的问题,造访了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发政先生。
     人生的磨砺是创作的铺垫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的名字“孙发政”三个字很有意思,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你们出生的那个年代,个人的命运被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      孙发政:我生在新中国,长在新社会,从小有一种责任感和上进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我国科技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的年代,国家为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人员“下海”的政策,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93年8月,在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叔良先生的推荐下,告别了安徽省生物研究所(现属安徽省科学院),到了珠海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不久,我来到深圳,注册成立了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无论在安徽省科学院工作的十多年里,还是在经济特区创业的二十余年,我一直从事着草业、水土保持和生态学专业,有了专业优势,才有了在市场竞争中长足的发展。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亲眼目睹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过程,亲身参加了深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九十年代初我来到深圳时,城市建设规模已达到62平方公里,到了2012年城市建设规模达到了692平方公里,二十年间增长了10倍以上。城市化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生活水平,但城市的迅猛长大,使原本绿水青山、肥沃农田迅速被钢筋水泥所取代,原有的水土生态平衡被打破,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问题,如城市热岛效应显著、洪涝灾害频繁、大气雾霾严重、河道硬化污染等。当山地的绿色植被被挖土机扒皮似地剥个精光,然后挖出山中的石头,整理出一片平坦的土地,就像猛虎一样吃掉了一群群小羔羊,只剩下一些零散的骨头,我的心中充满了惆怅。我们的企业在为这些被破坏了的山体、边坡,挥撒着绿色,为钢筋水泥城市增添绿色。近年来,我们恢复了上百公里长数十米宽因天然气、成品油、LNG管道工程被破坏了的山体植被,从事着深圳水径采石场群30万平方米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以及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园区绿化、市政绿化、高尔夫球场绿化、河道生态恢复工程等。
     记者:您做企业,工作繁忙,是怎么想到要写《水土生态之歌》的呢?
     孙发政:在第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我朗读了我写的《科学发现实现了我的价值》诗:“十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安徽科学院生态学助理研究员的时候,我不曾想到十年后,我会成为‘深圳人’的一分子。我会拥有公司小车别墅,是科学发现实现了我的价值,是科技改革成就了我的事业。当年来到深圳的时候,我发现我国南方的类芦植物,不仅能结籽,而且产量高。而在这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类芦不能结籽,更无种子播种能力,因为类芦的种子太细小,以致于人的肉眼难以辨认。经过我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类芦不仅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更是绿化裸露山坡,恢复自然生态的优秀景观植物。由此,长期以来采用进口草种绿化边坡的草种退化问题终于解决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草种而带来的高成本低成效的境况从此改变了。。。。。。”
     《人民日报》以“国产草种为生态保护开新路”为题,《中国改革报》以“小草铺就大事业”为题,《科技日报》以“草虽小事业大”为题,对此给予了大篇幅的跟踪报道,《中国花卉报》也以头版醒目的文字表述:“类芦绿化边坡表现出众,在深圳的高速公路铁路房地产水利等开发建设中,在深圳大张旗鼓的采石场整治复绿中,无不留下发明专利类芦之生根发芽及旺盛生长的倩影,无不留下一个外来科研人员艰苦创业的奋斗足迹。”中央电视台报道:“绝壁复绿”。
     今天我可以说,我实现了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不要国家一分钱,凭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智慧,从赤手空拳到拥有了具有知识产权和开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从经费短缺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研究所到拥有了广阔天地的科技产业经营者和自然生态保护和研发者。知识和智慧是用之不尽的财富,在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时代,该轮到我们展示聪明才智和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来到深圳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深圳到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二十年来,我驱车奔波于各个生态恢复工地,累计里程达百万公里,可绕地球数十圈,一个又一个的生态恢复工程圆满完成了,失去了绿色的大地因为我们的辛勤劳动而被恢复了绿色。同时,我们完成的每项工程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经济效益不断翻番。当然,市场竞争也是严酷的,我们靠着技术优势,靠着发明专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如公司研发的《类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通过了包括多名工程院院士的专家鉴定,是我国成功开发利用本土植物的典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物砖排水沟技术》被列入2010年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转化资金项目和水利部重点推广项目,是水土保持领域的一项技术变革,已通过国家级验收。
     有了经济基础,就想着做一些社会公益亊业。2012年12月在海南召开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学术年会上,我收到《水土保持读本》(小学版),受其启发,有创作《水土生态之歌》歌曲的想法。当时,广东正努力创建全国首个低碳生态示范省,而深圳特区是先行市,因此,将水土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用音乐元素演绎和展示出来,很有必要,同时,也可唤醒人们对大自然倍加珍惜和爱护。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又是国际花园城市,在水土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起点早,所遇到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尝试和创新,以传统的、原生态的歌曲将“水土生态”通俗地表达和传唱出来,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和提高人们水土生态的理念和知识,同时在全国乃至全球音乐界也占有一席之地。深圳曾有原创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唱响祖国大江南北,如今我来尝试创作《水土生态之歌》,能否做到不甘落后,形成深圳的“三部曲”呢?
     于是,我把“清清的流水、肥肥的土壤、浓浓的绿叶”这三句内涵丰富的通俗语言作为歌曲的重心。我认为,这三句能够很好地展示当今人们追求的环境品质和良好愿望,能够很好地展现水土生态文化的魅力与风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时就兼任单位的工会文体委员,凭着我对音乐的爱好和演奏二胡、手风琴、笛子、口琴等乐器的基本功力,在乐谱方面,反复哼唱和试唱,努力使《水土生态之歌》歌曲的旋律表达出优美、赞美、喜悦和坚强有力的情绪来,并且有跌宕起伏和磅礴气势,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也是我在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方式,尤其是在驱车去各个生态恢复工地检查工作的路上,在车窗外磅礴大雨的陪伴中,哼唱这首歌曲,更有雅致和兴趣,有一种“闲庭信步”的感觉。
     激昂的生活是创作的灵感
     记者:音乐家是有能力通过音乐的形式传播一个品牌文化的。而您是水土生态方面的权威专家,非学院派,您是如何在音乐创作中,努力把感知、认知和超前的思维方式落到实处,把原生态的东西中国化甚至国际化,并在音调方面巧妙地运用流行的民间小调作为音乐元素,让一般老百姓都能够朗朗上口地哼唱呢?
     孙发政:如何更好地传播水土生态知识,我想到了文化艺术的形式,文化艺术的感染力是很强大的,记得我上小学时学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至今还能吟唱。中国革命的成功,应该说与雄壮激昂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有关系的。好的歌曲应当朗朗上口,容易哼唱,且久唱不衰,这样的歌曲才有生命力。《水土生态之歌》的歌词是我多年来生态知识的沉淀和积累,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是对大自然饱含深情的一种爱,只有自己才能用心来领悟它,因此,它的曲调也只有自己才能从心底里流淌出来,流淌出来的是真诚的、欢快的、情感饱满的。《水土生态之歌》的词曲,是我发自内心的原生态的歌唱,为了祖国的山更青,地更绿,水更清,为了子子孙孙拥有富饶美丽的家园,希望这首歌在社会上能传唱开来。
     《水土生态之歌》有春天般激荡人心的欢快旋律,有与大自然一样美丽的人的情怀,具有浓郁的科技文化特色,契合激昂向上的时代精神。这样一首歌,与光荣绽放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美丽中国相匹配,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记者:据介绍,《水土生态之歌》整支歌曲的伴奏都是交响乐队的编制,气势恢弘,充满活力;欢快的女声,在伴唱和独唱的交相演绎下,音色丰富,甜美而不失活泼,以气带声,以声带字,以字带情,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孙发政:《水土生态之歌》的创作,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的事,后期仅作了一些小的推敲和修改,所以这首歌曲有接地气的音乐形象,请歌手演唱之后,得到许多专家和大众的肯定。《水土生态之歌》是从春天里生机盎然的大地上流淌出来的旋律,它带着布谷鸟声声鸣叫的亲切和花儿沁人心脾的芬芳,它也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从心底里喷发出来的旋律,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一首好的歌词,凝结了词作者的心智和心血。词作者的生活阅历、创作经历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歌词中。请孙董事长谈谈自己的创作经历。
     孙发政:从事生态环境事业,需要见多识广,站得高,看得远。这些年来,我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西藏、新疆、黑龙江、台湾,全国各省区都有我考察的身影。从北美洲到南美洲,从亚洲到澳洲,从发达的欧美国家,到落后的非洲国家,从资本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国家,都留下了我考察交流的足迹。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有两个高大的雕塑,一个是枪管被打结的手枪,一个是表面十分破损的地球。可以说,世界和平与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生态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如何从河流污染、大气雾霾、沙尘暴、水土流失、泥石流、垃圾围城、高温干旱、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繁等种种问题中理顺出头绪来,抓住事物的本质,探寻出一些规律,来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几十年来的探究与思考,我提出了水土生态理论,就这一理论已公开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基本形成了水土生态理论的框架和体系,可谓一门学派,并即将出版《水土生态论》专著。水土生态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环境污染、水土生态退化、资源衰竭,而水土生态退化是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遏止水土生态退化,是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保持水土生态平衡,形象地说就是水有水的运行路径,土(石、地貌)有土的存在形态,植物有植物的生存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维护和协调好人与水、土、植被的关系,是解决众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记者:《水土生态之歌》问世了。那么,什么是水土生态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表现在人与水的关系、人与土壤的关系、人与植被的关系吗?
     孙发政:是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表现在人与水的关系、人与土壤的关系、人与植被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人与土壤的关系、人与植被的关系处理好了,人与自然和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很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寻根溯源,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人与土壤的关系、人与植被的关系而造成的,泛泛地说,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没有协调好。当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比如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阳光的关系,一般来说人类对于这些关系是无法操控和改变的,又如地球的自转、昼夜变化、季节更替等,而只有水、土、植被三大自然要素受人为的影响和干扰最大、最直接,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界水、土、植被不是孤立存在的,水、土、植被相互共存与演化的关系,就是水土生态的深刻内涵。简单地说,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植被,一方植被保护一方水土。广义地来说,水土生态是指包括植被在内的与水土关系的总和。老子说,上善若水;我说,真善若土,慈善若绿。人类生活在植被温暖的怀抱中,植被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人类和动物,还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地球生态平衡创造了基本条件,草原、森林、果园、农作物、园林绿化等绿色植被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保障。而土生万物,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岩土组成的地表更是承载着广袤的大地。水呢,则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
     《水土生态之歌》(发表于《中国水土保持》杂志2013年第5期)是基于以上对水、土、植物的深刻认识,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而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表达。(唱)水呀土啊青春的绿草啊,你们是大草原的心;水呀土啊参天的大树啊,你们是大森林的魂;水呀土啊美丽的鲜花啊,你们是大都市的春;水呀土啊壮壮的禾苗啊,你们是新农村的本。从高山到平原,从江湖到海洋,清清的流水、肥肥的土壤、浓浓的绿叶,你们是盛开的姊妹花,你们是大自然的精华。这是山河的富饶美丽,这是水土生态真谛。我们要呵护你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要歌唱你呀水土生态和谐秀美!我们要呵护你呀我们要歌唱你呀,地球上的生命之源!
     记者:如何形象地来理解“上善若水  真善若土 慈善若绿”,听说您将这三句哲言又创作了《上善若水》《真善若土》《 慈善若绿》三首歌曲,是《水土生态之歌》的姊妹篇,这三首歌曲的歌词能欣赏一下吗?
     孙发政:好的。这里就介绍歌曲《 慈善若绿》吧,它赞誉了大自然的绿色植物,也可演绎为歌颂了广大劳动人民或科技工作者:啊 ... 啊 ... 啊 ... 啊  金灿灿的麦穗有你的心愿  沉甸甸的稻谷有你的期盼  红润润的苹果有你的背影  香淳淳的乳汁有你的奉献  啊 绿叶啊  大地有你就会富饶  人间有你就有春天   啊 绿叶啊   (第一段:是你滋润了江河  是你肥沃了土壤  是你守护了青山  是你美丽了家园);(第二段:是你清新了空气  是你净化了心灵  是你造化了自然  是你恩赐了沧桑)  啊 绿叶啊   世界上有你才有文明  地球上有你就有明天  啊 绿叶啊  鸟儿有你就会快乐  花儿有你就会幸福。
     记者:根据您提出的理论,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水、土、植被关系没有处理好而造成的。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水土生态失去平衡,而引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如何来理解?
     孙发政:是的。比方说,原来下垫面的质地是海绵,由于人为破坏将其改变为玻璃,那么水循环自然就会改变,随之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变化。又比方说,人的面孔是由亿万年演化而来的,人的眉毛不仅是好看,还有阻止汗水流入眼睛的作用,如果将其拔除,将会给眼睛带来危害,所以,只可画眉,不可拔眉。千年万年以来,人类作为地球上生命一员,世代繁衍,与大自然的水、土、植被和谐相处,形成了热爱自然、歌唱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的丰富的水土生态文化,而近一百多年来,工业文明特别是城市化迅速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把整个地球折腾得“千疮百孔”。山头被开挖,河道被填埋,城市的钢筋水泥化,道路越来越宽,高楼越来越高,“地”被改样了,“天”当然也要变 ,“天”和“地”是有感应的,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大气雾霾如此大范围出现,为什么如今地球变暖得那么快,甚至北极的冰川已经开始融化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知此情形,惊呼地说,如此以往,人类将面临巨大灾难。虽然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改变和破坏了大地的原生地貌和生态平衡。城市消耗了地球上75%的能源和资源,地球上75%的废物、废气是由城市产生的,城市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建成区增加了2倍以上,有些城市建成区扩张了20倍以上,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22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18万平方公里,增长78.7%,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5万平方公里,又增长85.8%。过去的20年间,城市占用耕地的数量和速度在不断飙升,已有1.7万平方公里的耕地被城市化,肥沃的农田变成钢筋水泥,若加上宽阔的高速公路、村镇建设等,农田被占用和硬化的面积则更大。此外,森林的砍伐和消失导致生物锐减、水土流失,草原的沙漠化,使畜牧业陷入恶性循环,历史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象如今已难以寻觅。据统计,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全国已有66.7万公顷的耕地和235万公顷的草地成为流动沙地,一些农牧民沦为生态难民。如今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青山绿水也开始出现石漠化、荒漠化。
     《水土生态之歌》是生态保护的国际歌
     记者:按照您的观点,地球上无论草原、森林、园林、果园、农田都离不开水和土,而草原、森林、园林、果园、农田等只不过是绿色植被的不同类型罢了,水、土、植被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是水土生态的客观规律吗?
     孙发政:水、土、植被在地球历史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诞生、生存和繁衍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今天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我曾写过一首诗《风中的呐喊》:“我们/地球上的每一茬人/不过是一阵阵风/一拨一拨地从地球上吹过/自从有了人类/每一拨风从地球上吹过/千年万年都没有伤害大地的绿/有了生机盎然的绿/美丽的地球/孕育着多彩的文化与传诵/然而/当今地球上/延绵的水土生态遭破坏/人们仿佛成了不老的主宰/挖山填海/旱涝高温雾霾频现/万亩良田顷刻间变成钢筋水泥一片片/草原森林每每衰退/绿色大地没有安宁/为了林中小鸟永远地歌唱/为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繁衍/为了一茬又一茬的人们/沐浴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我们/地球上今天的人们/不要再伤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水土生态之歌》歌词“清清的流水 肥肥的土壤 浓浓的绿叶”盛赞了祖国大地风景秀丽的壮美景象,也是对美丽中国的一种期盼;“青春的绿草 参天的大树 美丽的鲜花 壮壮的禾苗” ,唱出了大地的绿色之美,以绿草、大树、鲜花、禾苗为代表的绿色植物,与水、土一起,成就了“大草原的心”、“大森林的魂”、“大都市的春”、“新农村的本”。“青春的绿草”又好比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默默奉献的仁人志士,“参天大树”又象征着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之才,“美丽的鲜花”则赞誉了中国的美丽和美丽的青春,“壮壮的禾苗”寓意和赞美了我国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歌词“大草原的心、大森林的魂、大都市的春、新农村的本”,还表达了以草原、森林、城市、农村为代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三大要素水、土和植物(绿草、大树、鲜花、禾苗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水、土和植物是大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不可缺少和偏废,否则,水土生态将失去平衡,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恶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有一首《国际歌》唱响全球,而大合唱《水土生态之歌》,犹如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国际歌”,应将唱响全球,为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
     记者:歌迷对央视星光大道年季冠军演唱风格非常感兴趣,把流行歌曲中的气唱方式真情实感地融入到了《水土生态之歌》中,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时尚感。《水土生态之歌》大合唱更具气势,恢弘而欢快。
     孙发政:在水土生态演唱方面,不能简单地的描绘,要艺术化地再现。我始终考虑将现代生活节奏与演唱元素结合起来,在歌曲中反复用银铃般的女声来诉说“水呀土啊青春的绿草啊,你们是大草原的心;水呀土啊参天的大树啊,你们是大森林的魂……”这样既解决了中间过度段稍显苍白的问题,又使一、二段巧妙连接起来,使整个旋律抒情、流畅,为大众所喜爱。大合唱《水土生态之歌》是由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四个声部来完成的,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悦耳动听,适合大中小学校合唱团传播推广,在生态环境领域更为推崇。
     记者:按照您的比喻,水土生态理论也好似一部汽车原理,这如何理解?
     孙发政:如何传播和推广水土生态知识,是我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一部汽车虽然涉及到庞大的理论体系,但为什么几乎人人都能开动奔跑呢?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开车要掌握好方向盘、油门、刹车三大要素。那么水土生态理论,只要抓住了水(河流、湖泊、天然雨水、生活生产用水等)、土(原生地貌、岩石、土壤等)、植被(草原、森林、园林、果园、农田等)三大要素,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人与土壤的关系、人与植被的关系,那么,水土生态就能保持平衡,生态环境就不会遭到根本性破坏,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进步和发展。关于生态问题的论文和专著成千上万,怎么做到被大众所接受,易于理解和操作,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水土生态理论,又好比是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的论文摘要,易于阅读和掌握。
     记者:《水土生态之歌》让我们加深了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如何唱好《水土生态之歌》呢?
     孙发政:唱好《水土生态之歌》需要和着歌词的神韵并能诠释音乐的意义,全身心地融入歌曲的音乐灵魂之中。在歌唱时,歌曲开头“水呀”要唱出深情来。“从高山到平原”是歌曲的小高潮,“我们要呵护你呀 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我们要歌唱你呀 水土生态和谐秀美”是歌曲的次高潮,“我们要呵护你呀 我们要歌唱你呀 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为歌曲的大高潮。“清清的流水 肥肥的土壤 浓浓的绿叶”要唱出亲切感,“这是山河的富饶美丽 这是水土生态真谛”要有悠扬的自豪感。最后一句“水呀 土啊 壮壮的禾苗啊”要有悠着一点的情调。整个歌曲要表达出优美、赞美、喜悦、坚强有力的情绪来,要有跌宕起伏和磅礴气势。歌唱要饱满深情、音乐要层次分明,要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歌曲伴奏的前奏和尾声可加入流水声和鸟语声,形成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的优美的水土生态意境,既是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土生态赞歌!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家论坛组委会    北京网聚无限提供网络带宽
□论坛网址:www.kxjlt.org||□电子信箱: kxjlt123@163.com